近日,海曙区段塘街道芝江社区将“芝江之光—社区终身荣誉奖”授予了老党员王幼琴。这份殊荣,凝聚着她 36 年扎根社区的坚守,承载着无数个默默奉献的日夜。
王幼琴(右)获奖
王幼琴的“社区工龄”,已经超过了所有在职社工。自29岁起,从风华正茂到年逾花甲,从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到事无巨细服务邻里,她始终如一,满腔热忱投入社区工作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和担当。
凝聚人心——兴趣社群“主心骨”
在芝江社区,提起王幼琴,居民们都会亲切地称她为“文艺主心骨”。曾经热闹多年的芝江舞龙队,因老小区拆迁队员们各奔东西??醋耪夥菡涔蟮纳缜幕且浣ソハ?,王幼琴坐不住了。她打听老队员的去向,一个个拨通电话,组建微信群,用她那永远充满活力的声音唤回大家对文艺的热爱。
组建舞龙队和腰鼓队
“王大姐在电话里说,‘阿六姐,咱们再舞一次龙吧!’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?!拔枇永隙釉卑⒘愣榈鼗匾?,“现在我们微信群里有二三十个姐妹,每次排练后大家都会发视频互相点评动作。”
舞龙队的成功复兴,点燃了王幼琴心中更大的热情,她敏锐地察觉到社区里还有不少喜爱腰鼓的居民。说干就干,王幼琴又开始张罗起来,积极动员、寻找场地、添置腰鼓。很快,一支充满活力的社区腰鼓队也组建起来。
如今,舞龙队和腰鼓队每逢佳节必成社区焦点,翻腾的金龙、整齐的鼓点,社区又一次恢复了往日的热闹。心思活络的王幼琴心里还有更长远的打算:明年还计划组建一支军乐队,让社区的文艺之声更加响亮!
王幼琴用她的热情与实干,为社区文艺注入了新生,让社区文艺之花再度绽放。
关怀邻里——孤寡老人“贴心人”
王幼琴的温暖,更深切地流淌在社区里需要关爱的角落。芝江社区的前身是洞桥(小漕)社区,是个拆迁社区。居民们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,这份珍贵的邻里情谊,王幼琴始终珍视在心,尤其牵挂着那些独居的孤寡老人。
关爱老人
“想当年,王大姐对社区老人的那份心,真是让人感动又敬佩?!敝ソ缜绻ひ赌菽雀锌溃靶炖喜途8夷钸锻醮蠼愕暮?,说她总是惦记着他,经常上门来陪他聊聊天,帮他打扫卫生、收拾屋子?!?/p>
像徐老伯这样的情况,在社区里并非个例。王幼琴心里装着一本厚厚的“知心账本”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老社区里十几位低保、独居老人的详细情况:谁的身体需要特别留意,谁又偏爱哪一口……
每逢年节,这份“账本”就成了王幼琴的行动指南。她早早备好丰盛食材,在社区活动室里支起大桌,亲自下厨,精心烹制出充满家常烟火气的“家宴”。
细心的她还留意到老人们渴望走出家门的愿望。当得知不少老人想出去走走,她便积极组织起“邻里车队”,载着这些老街坊去感受鼓楼的繁华,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欢笑与亮色。
守护家园——焕新“善意亭”
社区里那些承载着邻里记忆的老地方,也始终被她放在心上。南塘河边的善意亭,曾是街坊邻里话家常、路人避风雨的温馨港湾。可岁月流转,亭子渐渐瓦碎柱蚀、黯淡倾颓??醋耪庾刈偶复嘶匾涞睦贤ぷ悠瓢苣Q?,王阿姨心疼不已。
扫亭
作为社区党委委员,她率先在党委会上捐出1000元,为善意亭重建点燃希望。在她的感召下,116位新老居民共筹得6万多元修缮款。2024年,善意亭重焕新颜,再次成为居民休憩畅谈的温情角落。
亭子建好后,守护才刚刚开始。每周,王阿姨都会提着水桶、拿着抹布来到善意亭,弯腰擦净木凳,俯身扫除落叶。寒来暑往,风雨无阻,这抹忙碌的身影已成为亭边温润的风景线。
“要不是王阿姨,这亭子哪能这么干净敞亮?我们常在这儿聊天歇脚,打心底里感谢她!” 居民丁信花由衷赞叹。从重建的倡导者到日常的守护者,王阿姨用坚持让这份穿越岁月的善意,在社区里生生不息。
服务社会——助医团队“领头雁”
王阿姨的奉献,更延伸到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。在段塘卫生院二楼的志愿岗上,她一守就是八年。无论刮风下雨,她都雷打不动地准时出现在那里。在这里,她化身 “助医天使”,耐心帮高龄、行动不便或沟通困难的老人挂号、取药、引路,至今已帮助上万人次。
助医服务
年逾九旬的杨师傅夫妻,听力不佳且只会方言,就医常遇难题。自遇到王阿姨,她便成了老两口最信赖的“贴心人”——王阿姨用宁波方言耐心沟通,全程搀扶协助,成了他们就医路上的可靠依靠。
更可贵的是,她不仅躬身实践,更播撒志愿种子。在她的榜样感召和推荐下,助医队八年间不断壮大,其中11人由她带动加入,如今队伍已扩展到19人。这支以“银发志愿者”为主力的队伍,在王阿姨带领下,用行动书写着 “老有所为、守望相助” 的社区共治温暖新篇。
36年扎根社区,王幼琴用行动诠释了“奉献”的意义。她是凝聚人心的纽带,是扶弱济困的依靠,是守护家园的卫士,更是志愿服务的标杆?!爸ソ狻缜丈砣儆薄?,是芝江社区对她将满腔热忱化作无数个温暖日夜的致敬,也激励着更多芝江人,循着这束温暖坚定的光,共同书写美好家园的和谐新篇。(来源:甬派客户端)